Ekottarāgama 增壹阿含經
37.5 (五)
爾時,世尊與無央數之眾而為說法。爾 時,坐上有一比丘,便生此念:「願如來告我 有所論說。」爾時,世尊知比丘心中所念,告 諸比丘:「若有比丘生此念:『如來躬教訓我。』 彼比丘戒具清淨,無有瑕穢,修行止觀,樂 閑靜之處。
「若比丘意欲求衣被、飲食、床 敷臥具、病瘦醫藥者,亦當戒德成就,在空 閑處而自修行,與止觀共相應。
「若復比丘 欲求知足者,當念戒德具足,在閑靜 處而自修行,與止觀共相應。
「若復比丘欲 求使四部之眾、國王、人民有形之類所見識 知,彼當念戒德具足。
「若復比丘 意欲求知他人心中所念,諸根缺漏,彼亦 當念戒德具足。
「若復比丘意欲求知眾生 心意,有欲心、無欲心,有瞋恚心、無瞋恚 心,有愚癡心、無愚癡心,如實知之。有愛 心、無愛心,有受心、無受心,如實知之。有 亂心、無亂心,有疾心、無疾心,有少心、無 少心,有量心、無量心,有痛心、無痛心, 有三昧心、無三昧心,有解脫心、無解脫心, 如實知之。欲如是者,當念戒德具足。
「若 復比丘意欲得無量神足,分一身作無 數,復還合為一,踊沒自在,化身乃至梵 天,彼當念戒德具足。
「若復比丘意欲求自 憶宿世無數劫事,或一生、二生,乃至千生、百 千億生、成劫、敗劫、成敗之劫,不可稱計,我 曾死此生彼,名某、字某,或從彼終,來生此 間,自憶如此無數劫事,當念戒德具足而 無他念。
「若復比丘意欲求天眼,徹視觀眾 生類,善趣、惡趣,善色、惡色,若好、若醜,如實知 之。或復有眾生身、口、意行惡,誹謗賢聖,身 壞命終,生地獄中。或復有眾生身、口、意行 善,不誹謗賢聖,心意正見,身壞命終,生善 處天上。意欲如是者,當念戒德具足。
「若復 比丘意欲求盡有漏,成無漏心解脫、智慧 解脫: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復 受胎,如實知之。彼當念戒德具足,內自 思惟無有亂想,居在閑處。
「諸比丘!當念戒 德具足,無他餘念,威儀成就具足,少過常 恐,何況大者!若有比丘意欲使如來共論 者,常念戒德具足;已戒德具足,當念聞具 足;聞已具足,當念施具足;施已具足,當念 智慧具足,解脫知見,皆悉具足。若比丘戒身、 定、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具足者,便為天、 龍、鬼神所見供養,可敬、可貴,天、人所奉。是 故,諸比丘!當念五分法身具足者,是世福 田,無能過者。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