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kottarāgama 增壹阿含經

40.9 (九)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 園。

爾時,波斯匿王即勅群臣:「速嚴寶羽之 車,吾欲往世尊所,禮拜問訊。」

是時,大王即 出城至世尊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 如來與無央數之眾,圍遶說法。是時,七尼 健子,復有七裸形人,復有七黑梵志,復有 七裸形婆羅門,去世尊不遠而過。

是時,波 斯匿王見此諸人去世尊不遠而過,即白 佛言:「觀此諸人經過不住,皆是少欲知足, 無有家業。今此世間阿羅漢者,此人最為上 首。所以然者,於眾人中極為苦行,不貪 利養。」

世尊告曰:「大王!竟未識真人羅漢, 不以裸形露體名為阿羅漢。大王當知,此 皆非真實之行,當念觀察久遠來變。又復 當觀可親、知親、可近、知近。所以然者,過 去久遠世時有七梵志,在一處學,年極衰弊, 以草為衣裳,食以菓蓏,起諸邪見,各生此 念:『我等持此苦行之法,使後作大國王,或 求釋、梵、四天王。』

「爾時,有阿私陀天師,是諸婆 羅門祖父,知彼梵志心中所念,即從梵天上 沒,來至七婆羅門所。是時,阿私陀天師去天 服飾,作婆羅門形,在露地經行。是時,七梵 志遙見阿私陀經行,各懷瞋恚,而作是語: 『此是何等著欲之人,在我等梵行人前行, 今當呪灰滅之。』是七梵志即手掬水灑彼, 梵志呪曰:『汝今速為灰土!』然婆羅門遂懷 瞋恚,天師顏色倍更端政。所以然者,慈能 滅瞋。是時,七梵志便作是念:『我等將不為 禁戒退轉乎?我等正起瞋恚,彼人便自端 政。』

「爾時,七人與天師便說此偈:

「『為天乾沓和,  羅剎鬼神乎?
 是時名何等,  我等欲知之。』

「是時,阿私陀師即時報偈曰:

「『非天乾沓和,  非鬼羅剎神,
 天師阿私陀,  今我身是也。

「『我今知汝心中所念,故從梵天上來下耳。 梵天去此極為玄遠,彼帝釋身亦復如是, 轉輪聖王亦不可得,不可以此苦行作 釋、梵、四天王。』

「是時,天師阿私陀便說此偈:

「『心內若干念,  外服而麁獷,
 但勤修正見,  遠離於惡道。
 心戒清淨行,  口行亦復然,
 遠離於惡念,  必當生天上。』

「是時,七梵志白天師曰:『審是天師乎?』報曰:『是 也。但今梵志不以裸形得生天上;未必 修此苦行,得生梵天之處,又非露暴形體, 作若干苦行,得生彼處;能攝心意,使不 移動,便生天上。不可以卿等所習得生 彼處。』大王!觀察此義,不以裸形名為阿羅 漢,其凡夫之人欲知真人者,此事不然, 然復真人能分別所習凡夫之行。又復凡 夫之人不能知凡夫之行,真人便能知凡 夫之行。但大王知之,當方便知久遠已來, 非適今也。當以觀之。如是,大王!當以方 便學之。」

爾時,波斯匿王白世尊言:「如來所 說甚為快哉!非世人所能曉了。然國事猥 多,欲還所止。」

佛告王曰:「王宜知時。」

爾時, 王即從坐起,禮世尊足,便退而去。

爾時,波 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40.10 (一〇)

聞如是:

一時,佛在釋翅迦毘羅衛國 尼拘屢園,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

爾時,世尊 食後,從尼拘屢園往至毘羅耶致聚中,在 一樹下坐。是時,執杖釋種出迦毘羅越至 世尊所,在前默然而住。爾時,執杖釋種問世 尊言:「沙門作何勅教?為何等論?」

世尊告曰: 「梵志當知,我之所論,非天、龍、鬼神所能及 也;亦非著世,復非住世。我之所論,正謂斯 耳。」

是時,執杖釋種儼頭嘆吒已,便退而去。爾 時,如來即從座起,還詣所止。

爾時,世尊告諸 比丘:「向者,在彼園中坐,有執杖釋種來至 我所,而問我言:『沙門為作何等論?』吾報之 曰:『我之所論,非天、世人所能及也;亦非 著世,復非住世,我之所論,正謂斯耳。』是時, 執杖釋種聞此語已,便退而去。」

爾時,有一 比丘白世尊言:「云何亦不著世,復非住 世?」

世尊告曰:「如我所論者,都不著世,如 今於欲而得解脫,斷於釋種狐疑,無有眾 想。我之所論者,正謂此耳。」世尊作此語已, 即起入室。

是時,諸比丘各相謂言:「世尊向所 論者,略說其義,誰能堪任廣說此義乎?」是 時,諸比丘自相謂言:「世尊恒嘆譽尊者大迦 栴延,今唯有迦栴延能說此義耳。」

是時, 眾多比丘語迦栴延曰:「向者,如來略說其 義,唯願尊者當廣演說之,事事分別,使 諸人得解。」

迦栴延報曰:「猶如聚落有人 出於彼村,欲求真實之物。彼若見大樹,便 取斫殺,取其枝葉而捨之去。然今汝等亦 復如是,捨如來已,來從枝求實。然彼如來 皆觀見之,靡不周遍,照明世間,為天、人導, 如來者是法之真主,汝等亦當有此時節,自 然當遇如來說此義。」

時,諸比丘對曰:「如來 雖是法之真主,廣演其義;然尊者為世尊記, 堪任廣說其義。」

迦栴延報曰:「汝等諦聽!善 思念之。 當演說分別其義。」

諸比丘對曰: 「甚善。」是時,諸比丘即受其教。

迦栴延告曰: 「今如來所言:『我之所論,非天、龍、鬼神之所 能及,亦非著世,復非住世,然我於彼而 得解脫,斷諸狐疑,無復猶豫,如今眾生之 徒,好喜鬪訟,起諸亂想。』又如來言:『我不於 中起染著心。』此是貪欲使,瞋恚、邪見、欲世 間使,憍慢使,疑使,無明使,或遇刀杖苦痛之 報,與人鬪訟,起若干不善之行,起諸亂想, 興不善行。若眼見色而起識想,三事相因 便有更樂,以有更樂便有痛,以有痛 便有所覺,以有覺便有想,以有想便 稱量之,起若干種想著之念。耳聞聲、鼻嗅 香、舌甞味、身更細滑、意知法,而起識想, 三事相因便有更樂,以有更樂便有痛, 以有痛便有覺,以有覺便有想,以有 想便稱量之,於中起若干種想著之念。此 是貪欲之使、瞋恚使、邪見使、憍慢使、欲世間 使、癡使、疑使,皆起刀杖之變,興若干種之 變,不可稱計。

「若有人作是說:『亦無眼,亦無 色,而有更樂。』此事不然。設復言:『無更樂,有 痛者。』此亦不然。設言:『無痛而有想著者。』 此事不然。設復有人言:『無耳、無聲,無鼻、無 香,無舌、無味,無身、無細滑,無意、無法,而言 有識者。』終無此理也。設言:『無識而有更 樂者。』此事不然。設:『無更樂而言有痛者。』 此事不然。設言:『無痛而有想著者。』此事不 然。若復人言:『有眼、有色於中起識。』此是 必然。若言:『耳聲、鼻香、舌味、身細滑、意法於中 起識者。』此事必然。諸賢當知,由此因緣,世 尊說曰:『我之所論,天及世人、魔、若魔天不能 及者,亦不著世,復不住世,然我於欲而得 解脫,斷於狐疑,無復猶豫。』世尊因此緣略 說其義耳。汝等心不解者,更至如來所, 重問此義。設如來有所說者,好念奉持。」

時,眾多比丘聞迦栴延所說,亦不言善,復 不言非,即從座起而去。自相謂言:「我等當 持此義往問如來,設世尊有所說者,當奉 行之。」

是時,眾多比丘往至世尊所,頭 禮足, 在一面坐。爾時,眾多比丘以此緣本,具白 世尊。爾時,如來告比丘曰:「迦栴延比丘聰 明辯才,廣演其義,設汝等至吾所問此 義,我亦當以此與汝說之。」

爾時,阿難在如 來後。是時,阿難白佛言:「此經義理極為甚 深,猶如有人行路而遇甘露,取而食之, 極為香美,食無厭足。此亦如是,其善男子、 善女人所至到處,聞此法而無厭足。」重 白世尊:「此經名何等,當云何奉行。」

佛告阿 難:「此經名曰甘露法味,當念奉行。」

爾時,阿難 聞佛所說,歡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