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hyamāgama中阿含經
Chapter 7長壽王品
85. (八五)真人經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我今為汝說真人法及不真人法,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佛言:「云何不真人法?或有一人是豪貴族出家學道,餘者不然,彼因是豪貴族故,自貴賤他,是謂不真人法。真人法者作如是觀:『我不因此是豪貴族故,斷婬、怒、癡。』或有一人不是豪貴出家學道,彼行法如法,隨順於法,向法次法,彼因此故,得供養恭敬,如是趣向得真諦法者,不自貴、不賤他,是謂真人法。
「復次,或有一人端正可愛,餘者不然,彼因端正可愛故,自貴賤他,是謂不真人法。真人法者作如是觀:『我不因此端正可愛故,斷婬、怒、癡。』或有一人不端正可愛,彼行法如法,隨順於法,向法次法,彼因此故,得供養恭敬,如是趣向得真諦法者,不自貴、不賤他,是謂真人法。
「復次,或有一人才辯工談,餘者不然,彼因才辯工談故,自貴賤他,是謂不真人法。真人法者作如是觀:『我不因此才辯工談故,斷婬、怒、癡。』或有一人無才辯工談,彼行法如法,隨順於法,向法次法,彼因此故,得供養恭敬,如是趣向得真諦法者,不自貴、不賤他,是謂真人法。
「復次,或有一人是長老,為王者所識及眾人所知,而有大福,餘者不然,彼因是長老,為王者所識及眾人所知,而有大福故,自貴賤他,是謂不真人法。真人法者作如是觀:『我不因此是長老,為王者所識及眾人所知,而有大福故,斷婬、怒、癡。』或有一人非是長老,不為王者所識及眾人所知,亦無大福,彼行法如法,隨順於法,向法次法,彼因此故,得供養恭敬,如是趣向得真諦法者,不自貴、不賤他,是謂真人法。
「復次,或有一人誦經、持律、學阿毘曇,諳阿含慕,多學經書,餘者不然,彼因諳阿含慕,多學經書故,自貴賤他,是謂不真人法。真人法者作如是觀:『我不因此諳阿含慕,多學經書故,斷婬、怒、癡。』或有一人不諳阿含慕,亦不多學經書,彼行法如法,隨順於法,向法次法,彼因此故,得供養恭敬,如是趣向得真諦法者,不自貴、不賤他,是謂真人法。
「復次,或有一人著糞掃衣,攝三法服,持不慢衣,餘者不然,彼因持不慢衣故,自貴賤他,是謂不真人法。真人法者作如是觀:『我不因此持不慢衣故,斷婬、怒、癡。』或有一人不持不慢衣,彼行法如法,隨順於法,向法次法,彼因此故,得供養恭敬,如是趣向得真諦法者,不自貴、不賤他,是謂真人法。
「復次,或有一人常行乞食,飯齊五升,限七家食,或復一食,過中不飲漿,餘者不然,彼因過中不飲漿故,自貴賤他,是謂不真人法。真人法者作如是觀:『我不因此過中不飲漿故,斷婬、怒、癡。』或有一人不斷過中飲漿,彼行法如法,隨順於法,向法次法,彼因此故,得供養恭敬,如是趣向得真諦法者,不自貴、不賤他,是謂真人法。
「復次,或有一人在無事處、山林樹下,或住高巖,或止露地,或處塚間,或能知時,餘者不然,彼因此知時故,自貴賤他,是謂不真人法。真人法者作如是觀:『我不因此知時故,斷婬、怒、癡。』或有一人而不知時,彼行法如法,隨順於法,向法次法,彼因此故,得供養恭敬,如是趣向得真諦法者,不自貴、不賤他,是謂真人法。
「復次,或有一人逮得初禪,彼因得初禪故,自貴賤他,是謂不真人法。真人法者作如是觀:『初禪者,世尊說無量種,若有計者是謂愛也。』彼因此故,得供養恭敬,如是趣向得真諦法者,不自貴、不賤他,是謂真人法。
「復次,或有一人得第二、第三、第四禪,得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有想非無想處,餘者不然,彼因得非有想非無想處故,自貴賤他,是謂不真人法。真人法者作如是觀:『非有想非無想處,世尊說無量種,若有計者是謂愛也。』彼因此故,得供養恭敬,如是趣向得真諦法者,不自貴、不賤他,是謂真人法。
「諸比丘!是謂真人法、不真人法,汝等當知真人法、不真人法,知真人法、不真人法已,捨離不真人法,學真人法,汝等當學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