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部33經
波梨品[第三]
結集經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與五百位比丘的大比丘僧團在末羅進行遊行,抵達名叫波婆的末羅族城市,在那裡,世尊住在波婆城鐵匠之子純陀的芒果園中。
屋巴大葛的新集會所
當時,波婆城末羅人名為屋巴大葛的新集會所剛完成不久,未被沙門、婆羅門,或任何人住過。波婆城的末羅人聽聞:
「聽說世尊與五百位比丘的大比丘僧團在末羅進行遊行,已抵達波婆城,住在鐵匠之子純陀的芒果園中。」
那時,波婆城的末羅人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波婆城的末羅人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這裡,波婆城末羅人名為屋巴大葛的新集會所剛完成不久,未被沙門、婆羅門,或任何人住過,大德!請世尊第一個使用它,世尊第一個使用後,波婆城末羅人將使用它,那對波婆城末羅人有長久的利益與安樂。」
世尊以沈默同意了。
那時,波婆城的末羅人知道世尊同意了後,起座向世尊問訊,然後作右繞,接著去集會所。抵達後,鋪設集會所的一切鋪設物、設置世尊的座位、設立水瓶、懸掛油燈後,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站立。在一旁站好後,那些波婆城的末羅人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集會所的一切鋪設物已鋪設、世尊的座位已設置、水瓶已設立、油燈已懸掛,大德!現在請世尊考量適當的時間。」
那時,世尊穿好衣服後,取鉢與僧衣,與比丘僧團一起去集會所。抵達後,洗腳、進入集會所,然後靠著中央柱子面向東坐下,比丘僧團也洗腳、進入集會所,然後靠著西邊牆壁面向東在世尊後面坐下,波婆城的末羅人洗腳、進入集會所,然後靠著東邊牆壁面向西,面對世尊坐下。
那時,世尊以法說開示、勸導、鼓勵波婆城的末羅人大半夜,使之歡喜,然後令他們離開:
「襪謝德們!夜已過,現在請你們考量適當的時間。」
「是的,大德!」波婆城的末羅人回答世尊後,起座向世尊問訊,然後作右繞,接著離開。
那時,當末羅族人離去不久,那時,世尊觀察變得沈默的比丘僧團後,召喚尊者舍利弗:
「舍利弗!比丘僧團離惛沈睡眠,舍利弗!請你為比丘們作法的談論,我的背痛,我要伸展它。」
「是的,大德!」尊者舍利弗回答世尊。
那時,世尊將大衣摺成四折後,以右脅作獅子臥,將[左]腳放在[右]腳上,正念、正知,意念作起身想。
已破碎尼乾陀的事
當時,尼乾陀若提子剛死在波婆城。他的死,尼乾陀破裂為二,發生爭論、爭吵,走向爭端,他們會住於彼此以舌鋒互刺:
「你不了知這法、律,我了知這法、律;你了知這法、律什麼!你是邪行者,我是正行者;我的是一致的,你的是不一致的:應該先說的而後說,應該後說的而先說;一直以來你所熟練的是顛倒的;你的理論已被論破,去救理論;你已被折伏,請你拆解,如果你能。」
在尼乾陀若提子中似乎只存在打殺,尼乾陀若提子的白衣在家人弟子對尼乾陀若提子厭惡、沮喪、失望,一如對那惡說、惡教導、不出離、不導向寂靜、不被遍正覺者教導、壞掉的塔廟、無歸依所的法、律。
那時,尊者舍利弗召喚比丘們:
「學友們!尼乾陀若提子剛死在波婆城。他的死,尼乾陀破裂為二,……(中略)壞掉的塔廟、無歸依所的法、律。學友們!因為,當法律被惡說、被惡教導,是不出離的、不導向寂靜的、非遍正覺者教導的時,[就]是這樣,學友們!而我們的這個法被世尊善說、被善教導,是出離的、導向寂靜的、遍正覺者教導的,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不應該爭論,以便這梵行會是長時間、長久地住立的,那會是為了眾人有利益,為了眾人安樂,為了世間的憐愍,為了天與人有利益、有利、安樂。學友們!什麽是我們的法被世尊善說、被善教導,是出離的、導向寂靜的、遍正覺者教導的,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不應該爭論,以便這梵行會是長時間、長久地住立的,那會是為了眾人有利益,為了眾人安樂,為了世間的憐愍,為了天與人有利益、有利、安樂呢?
一
學友們!有一法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正確地講述,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不應該爭論,以便這梵行會是長時間、長久地住立的,那會是為了眾人有利益,為了眾人安樂,為了世間的憐愍,為了天與人有利益、有利、安樂。哪一法呢?一切眾生皆因食而存續、一切眾生皆因行而存續,這是一法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正確地講述,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不應該爭論,以便這梵行會是長時間、長久地住立的,那會是為了眾人有利益,為了眾人安樂,為了世間的憐愍,為了天與人有利益、有利、安樂。
二
學友們!有二法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正確地講述,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不應該爭論,以便這梵行會是長時間、長久地住立的,那會是為了眾人有利益,為了眾人安樂,為了世間的憐愍,為了天與人有利益、有利、安樂。哪些二呢?
名與色。
無明與有的渴愛。
有見與無有見。
無慚與無愧。
慚與愧。
惡言與惡友。
善言與善友。
[入]罪善巧與出罪善巧。
等至善巧與出等至善巧。
界善巧與作意善巧。
處善巧與緣起善巧。
處善巧與非處善巧。
正直的與柔和。
忍耐與溫順。
和順與歡迎。
無加害與純淨。
念已忘失與不正知。
念與正知。
不守護根門與飲食不知適量。
守護根門與飲食知適量。
省察力與修習力。
念力與定力。
止與觀。
止相與努力相。
努力與不散亂。
戒壞失與見壞失。
戒具足與見具足。
戒清淨與見清淨。
見清淨與依見的勤奮。
在能激起急迫感處的急迫感與為了急迫感的如理勤奮。
在善法上的不知足性與在勤奮上的不退轉。
明與解脫。
盡智與無生智。
學友們!這些是二法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正確地講述,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不應該爭論,以便這梵行會是長時間、長久地住立的,那會是為了眾人有利益,為了眾人安樂,為了世間的憐愍,為了天與人有利益、有利、安樂。
三
學友們!有三法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正確地講述,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中略)為了天與人的利益、福利、安樂。哪些三呢?
三不善根:貪欲不善根、瞋恚不善根、愚癡不善根。
三善根:不貪欲善根、不瞋恚善根、不愚癡善根。
三惡行: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
三善行:身善行、語善行、意善行。
三不善尋:欲尋、惡意尋、加害尋。
三善尋:離欲尋、無惡意尋、無加害尋。
三不善意向:欲的意向、惡意的意向、加害的意向。
三善意向:離欲的意向、無惡意的意向、無加害的意向。
三不善想:欲想、惡意想、加害想。
三善想:離欲想、無惡意想、無加害想。
三不善界:欲界、惡意界、加害界。
三善界:離欲界、無惡意界、無加害界。
下一個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下一個三界:色界、無色界、滅界。
下一個三界:低劣界、中界、勝妙界。
三渴愛:欲的渴愛、有的渴愛、虛無的渴愛。
下一個三渴愛:欲的渴愛、色渴愛、無色渴愛。
下一個三渴愛:色渴愛、無色渴愛、滅渴愛。
三結:有身見、疑、戒禁取。
三煩惱:欲的煩惱、有的煩惱、無明的煩惱。
三有:欲有、色有、無色有。
三尋求:欲的尋求、有的尋求、梵行的尋求。
三種慢:『我是優勝者』的慢、『我是同等者』的慢、『我是下劣者』的慢。
三種時間:過去時間、未來時間、現在時間。
三種邊:有身邊、有身之集邊、有身之滅邊。
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
三種苦性:苦苦性、行苦性、變易苦性。
三積集:邪性決定的積集、正性決定的積集、不定的積集。
三黑暗:關於過去世的懷疑、猶豫、不信解、不確信,關於未來世的懷疑、猶豫、不信解、不確信,關於現在世的懷疑、猶豫、不信解、不確信。
如來的三不護:學友們!如來有清淨的身行儀,沒有如來[這樣]的身惡行:如來會守護:『不要他人知道我的這個。』學友們!如來有清淨的語行儀,沒有如來[這樣]的語惡行:如來會守護:『不要他人知道我的這個。』學友們!如來有清淨的意行儀,沒有如來[這樣]的意惡行:如來會守護:『不要他人知道我的這個。』
三障礙:貪障礙、瞋恚障礙、愚癡障礙。
三火:貪火、瞋恚火、愚癡火。
下一個三火:應被供食者之火、屋主之火、應該被供養者之火。
三種色的攝取:可見有對色、不可見有對色、不可見無對色。
三行:福行、非福行、不動行。
三人:有學人、無學人、非有學非無學人。
三種上座:出生(年長)上座、法上座、世俗上座。
三種福德行為事:布施所成的福德行為事、[持]戒所成的福德行為事、修習所成的福德行為事。
三舉罪事:以看見、以聽聞、以懷疑。
三種欲的往生:學友們!有已現起欲的眾生,他們在已現起的欲上使影響力轉起,猶如某些人與某些天神與墮地獄者,這是第一種欲的往生。學友們!有已化作欲的眾生,他們在欲上一一化作後,使影響力轉起,猶如化樂天的天神們,這是第二種欲的往生。學友們!有已他化作欲的眾生,他們在他化作欲上使影響力轉起,猶如他化自在天的天神們,這是第三種欲的往生。
三種樂的往生:學友們!有眾生使樂一一生出後而住,猶如梵眾天的天神,這是第一種樂的往生。學友們!有眾生被樂滿溢、浸透、圓滿、遍滿,他們有時自說優陀那:『啊!多樂啊!啊!多樂啊!』猶如光音天的天神們,這是第二種樂的往生。學友們!有眾生被樂滿溢、浸透、圓滿、遍滿,他們只感受寂靜、滿足的樂,猶如遍淨天的天神們,這是第三種樂的往生。
三慧:有學慧、無學慧、非有學非無學慧。
下一個三慧:思所成慧、聞所成慧、修習所成慧。
三種武器:聽聞武器、獨居武器、慧武器。
三根:未知當知根、完全智根、完全智狀態之根。
三眼:肉眼、天眼、慧眼。
三學:增上戒學、增上心學、增上慧學。
三修習:身修習、心修習、慧修習。
三無上:看見無上、道跡無上、解脫無上。
三定:有尋有伺定、無尋有伺定、無尋無伺定。
下一個三定:空定、無相定、無願定。
三清淨行:身清淨行、語清淨行、意清淨行。
三牟尼行:身牟尼行、語牟尼行、意牟尼行。
三善巧:增益善巧、損減善巧、方法善巧。
三憍慢:無病的憍慢、年輕的憍慢、活命的憍慢。
三增上:自我增上、世間增上、法增上。
三種談論之事:關於過去時的談論,他會說:『過去時,它是這樣。』關於未來時的談論,他會說:『未來時,它將是這樣。』關於現在時的談論,他會說:『現在,它是這樣。』
三明:前世住處回憶之智明,眾生死亡與往生之智明,諸煩惱的滅盡之智明。
三住:天住、梵住、聖住。
三神變:神通神變、記心神變、教誡神變。
學友們!這些是三法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正確地講述,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中略)為了天與人的利益、福利、安樂。
四
學友們!有四法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正確地講述,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中略)為了天與人的利益、福利、安樂。哪些四呢?
四念住:學友們!這裡,比丘住於在身上隨觀身,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在受上隨觀受……在心上隨觀心……住於在法上隨觀法,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比丘們!這樣,比丘有正念。
四正勤:學友們!這裡,比丘為了未生起的惡不善法之不生起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發心、勤奮;為了已生起的惡不善法之捨斷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發心、勤奮;為了未生起的善法之生起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發心、勤奮;為了已生起的善法之存續、不消失、增加、擴大、圓滿修習而生欲,努力、生起活力,發心、勤奮。
四神足:學友們!這裡,比丘修習具備欲定勤奮之行的神足,修習具備活力定勤奮之行的神足,修習具備心定勤奮之行的神足,修習具備考察定勤奮之行的神足。
四禪:學友們!這裡,比丘從離欲、離不善法後,進入後住於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禪;以尋與伺的平息,自信,一心,進入後住於無尋、無伺,定而生喜、樂的第二禪;以喜的褪去與住於平靜,正念、正知,以身體感受樂,進入後住於這聖弟子宣說:『他是平靜、專注、住於樂者』的第三禪;以樂的捨斷與苦的捨斷,及以之前喜悅與憂的滅沒,進入後住於不苦不樂,由平靜而正念遍淨的第四禪。
四種定的修習:學友們!有定的修習,當已修習、已多修習時,導向當生的樂住;學友們!有定的修習,當已修習、已多修習時,導向智與見的獲得;學友們!有定的修習,當已修習、已多修習時,導向正念與正知;學友們!有定的修習,當已修習、已多修習時,導向諸煩惱的滅盡。
學友們!哪種定的修習,當已修習、已多修習時,導向當生的樂住呢?學友們!這裡,比丘從離欲、離不善法後,進入後住於有尋、有伺,……(中略)的第四禪,學友們!這是定的修習,當已修習、已多修習時,導向當生的樂住。
學友們!哪種定的修習,當已修習、已多修習時,導向智與見的獲得呢?學友們!這裡,比丘作意光明想,決意於白天想:夜晚如白天那樣地,白天如夜晚那樣地,像這樣,以無遮蔽、不被覆蓋的心,修習有光輝的心,學友們!這是當定的修習已修習、已多修習時,導向智與見的獲得。
學友們!哪種定的修習,當已修習、已多修習時,導向正念與正知呢?學友們!這裡,比丘受生起[時]他知道、出現[時]他知道、滅沒[時]他知道;想生起[時]他知道、出現[時]他知道、滅沒[時]他知道;尋生起[時]他知道、出現[時]他知道、滅沒[時]他知道,學友們!這是當定的修習已修習、已多修習時,導向正念與正知。
學友們!哪種定的修習,當已修習、已多修習時,導向諸煩惱的滅盡呢?學友們!這裡,比丘在五取蘊上住於生滅隨觀:『像這樣是色,像這樣是色的集,像這樣是色的滅沒;像這樣是受……像這樣是想……像這樣是行……像這樣是識,像這樣是識的集,像這樣是識的滅沒,學友們!這是當定的修習已修習、已多修習時,導向諸煩惱的滅盡。
四無量:學友們!這裡,比丘以與慈俱行之心遍滿一方後而住,像這樣第二方,像這樣第三方,像這樣第四方,像這樣上下、橫向、到處,對一切如對自己,以與慈俱行之心,以廣大、以出眾、以無量、以無怨恨、以無惡意之心遍滿全部世間後而住。以與悲俱行之心……(中略)以與喜悅俱行之心……(中略)以與平靜俱行之心遍滿一方後而住,像這樣第二方,像這樣第三方,像這樣第四方,像這樣上下、橫向、到處,對一切如對自己,以與平靜俱行之心,以廣大、以出眾、以無量、以無怨恨、以無惡意之心遍滿全部世間後而住。
四無色:學友們!這裡,比丘以一切色想的超越,以有對想的滅沒,以不作意種種想[而知]:『虛空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虛空無邊處;以一切虛空無邊處的超越[而知]:『識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識無邊處;以一切識無邊處的超越[而知]:『什麼都沒有』,進入後住於無所有處;以一切無所有處的超越,進入後住於非想非非想處。
四個倚靠:學友們!這裡,比丘考量後受用一事,考量後忍受一事,考量後避開一事,考量後除去一事。
四聖種姓:學友們!比丘是無論怎樣的衣服之已知足者、無論怎樣的衣服之已知足的稱讚者、不因衣服之故來到不適當的邪求,得不到衣服不戰慄,得到衣服不被繫結地、昏頭地、有罪過地、不見過患地、無出離慧地受用,又,他既不以這無論怎樣的衣服之已知足而稱讚自己,也不輕蔑他人,凡在那裡熟練、不怠惰、正知、憶念者,學友們!這被稱為『住立於往昔最高聖種姓的比丘』。
再者,學友們!比丘是無論怎樣的施食之已知足者、無論怎樣的施食之已知足的稱讚者、不因施食之故來到不適當的邪求,得不到施食不戰慄,得到施食不被繫結地、昏頭地、有罪過地、不見過患地、無出離慧地受用,又,他既不以這無論怎樣的施食之已知足而稱讚自己,也不輕蔑他人,凡在那裡熟練、不怠惰、正知、憶念者,學友們!這被稱為『住立於往昔最高聖種姓的比丘』。
再者,學友們!比丘是無論怎樣的住處之已知足者、無論怎樣的住處之已知足的稱讚者、不因住處之故來到不適當的邪求,得不到住處不戰慄,得到住處不被繫結地、昏頭地、有罪過地、不見過患地、無出離慧地受用,又,他既不以這無論怎樣的住處之已知足而稱讚自己,也不輕蔑他人,凡在那裡熟練、不怠惰、正知、憶念者,學友們!這被稱為『住立於往昔最高聖種姓的比丘』。
再者,學友們!比丘是捨斷者,樂於捨斷者;是修習者,樂於修習者,又,他既不以是捨斷者,樂於捨斷者;是修習者,樂於修習者而稱讚自己,也不輕蔑他人,凡在那裡熟練、不怠惰、正知、憶念者,學友們!這被稱為『住立於往昔最高聖種姓的比丘』。
四勤奮:自制的勤奮、捨斷的勤奮、修習的勤奮、隨護的勤奮。
學友們!什麼是自制勤奮?學友們!這裡,比丘以眼見色後,不成為相的執取者、細相的執取者,因為當住於眼根的不防護時,貪憂、惡不善法會流入,他依其自制而行動,保護眼根,在眼根上達到自制;以耳聽聲音後,……以鼻聞氣味後,……以舌嚐味道後,……以身觸所觸後,……以意識知法後,不成為相的執取者、細相的執取者,因為當住於意根的不防護時,貪憂、惡不善法會流入,他依其自制而行動,保護意根,在意根上達到自制,學友們!這被稱為自制的勤奮。
學友們!什麼是捨斷的勤奮呢?比丘們!這裡,比丘已生起欲尋時,不容忍它,捨斷、驅離、剷除、使之走到不存在;已生起惡意尋時……已生起加害尋時……(中略)在惡不善法生起時,不容忍它,捨斷、驅離、剷除、使之走到不存在,學友們!這被稱為捨斷的勤奮。
學友們!什麼是修習的勤奮呢?比丘們!這裡,比丘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圓熟修習念覺支;……修習擇法覺支;……修習活力覺支;……修習喜覺支;……修習寧靜覺支;……修習定覺支;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圓熟修習平靜覺支,學友們!這被稱為修習的勤奮。
學友們!什麼是隨護的勤奮呢?比丘們!這裡,比丘隨護已生起的善之定相:骨想、蟲食想、青瘀想、斷壞想、腫脹想,學友們!這被稱為隨護的勤奮。
四智:法智、類比智、他心智、世俗智。
下一個四智:苦智、苦集智、苦滅智、導向苦滅道跡智。
四入流支:善人的結交、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
四入流者的支:學友們!這裡,聖弟子對佛具備不壞淨:『像這樣,那世尊是阿羅漢、遍正覺者、明與行具足者、善逝、世間知者、被調伏人的無上調御者、人天之師、佛陀、世尊。』對法具備不壞淨:『法是被世尊善說的、直接可見的、即時的、請你來見的、能引導的、智者應該自己經驗的。』對僧團具備不壞淨:『世尊的弟子僧團是依善而行者,世尊的弟子僧團是依正直而行者,世尊的弟子僧團是依真理而行者,世尊的弟子僧團是如法而行者,即:四雙之人、八輩之士,這世尊的弟子僧團應該被奉獻、應該被供奉、應該被供養、應該被合掌,為世間的無上福田。』具備聖者所愛戒:『無毀壞的、無瑕疵的、無污點的、無雜色的、自由的、智者所稱讚的、不取著的、導向定的。』
四沙門果:入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
四界:地界、水界、火界、風界。
四食:或粗或細的物質食物,第二、觸,第三、意思,第四、識。
四識住:學友們!當識住立時,住立在攀住的色、所緣的色、所住立的色上,有喜的澆灑,就能來到成長、增長、擴展。學友們!當識住立時,會住立在攀住的受……(中略)學友們!當識住立時,住立在攀住的想……(中略)學友們!當識住立時,住立在攀住的行、所緣的行、所住立的行上,有喜的澆灑,就能來到成長、增長、擴展。
四個不應該行處之行:到欲的不應該行處、到瞋的不應該行處、到癡的不應該行處、到恐懼的不應該行處。
四種渴愛之生起:學友們!當比丘的渴愛生起時,因衣服之故而生起,學友們!當比丘的渴愛生起時,因施食之故而生起,學友們!當比丘的渴愛生起時,因住所之故而生起,學友們!當比丘的渴愛生起時,因如是有與非有之故而生起。
四種行道:遲緩通達的苦行道、快速通達的苦行道、遲緩通達的樂行道、快速通達的樂行道。
下一個四種行道:不能忍耐的行道、能忍耐的行道、調御的行道、寂靜的行道。
四種法足跡:無貪婪的法足跡、無惡意的法足跡、正念的法足跡、正定的法足跡。
四種法的受持:學友們!有法的受持現在是苦的,未來有苦的果報;學友們!有法的受持現在是苦的,未來有樂的果報;學友們!有法的受持現在是樂的,未來有苦的果報;學友們!有法的受持現在是樂的,未來有樂的果報。
四法蘊:戒蘊、定蘊、慧蘊、解脫蘊。
四力:活力之力、念力、定力、慧力。
四依處:慧依處、真理依處、施捨依處、止息依處。
四種回答[方式]的問題:應該決定性回答的問題、應該分別回答的問題、應該反問後回答的問題、應該被擱置的問題。
四種業:學友們!有黑果報的黑業,學友們!有白果報的白業,學友們!有黑白果報的黑白業,學友們!有導向業的滅盡之非黑非白果報的非黑非白業。
四種能被作證的法:前世住處能被記憶作證、眾生死而再生能被眼作證、八解脫能被身作證、諸煩惱的滅盡能被慧作證。
四種暴流:欲的暴流、有的暴流、見的暴流、無明的暴流。
四種軛:欲之軛、有之軛、見之軛、無明之軛。
四種離軛:欲之軛的離軛、有之軛的離軛、見之軛的離軛、無明之軛的離軛。
四種繫縛:貪婪的身繫縛、惡意的身繫縛、戒禁取的身繫縛、這是真理之執著的身繫縛。
四取:欲取、見取、戒禁取、[真]我論取。
四種胎:卵生胎、胎生胎、濕生胎、化生胎。
四種入胎:學友們!這裡,某些不正知地入母胎,不正知地在母親的子宮中存續,不正知地從母親的子宮出來,這是第一種入胎。再者,學友們!這裡,某些正知地入母胎,不正知地在母親的子宮中存續,不正知地從母親的子宮出來,這是第二種入胎。再者,學友們!這裡,某些正知地入母胎,正知地在母親的子宮中存續,不正知地從母親的子宮出來,這是第三種入胎。再者,學友們!這裡,某些正知地入母胎,正知地在母親的子宮中存續,正知地從母親的子宮出來,這是第四種入胎。
四種個體的獲得:學友們!有以自己的思(意志)來到個體的獲得而非其他的思。學友們!有以其他的思來到個體的獲得而非自己的思。學友們!有以自己的思與其他的思來到個體的獲得。學友們!有既非以自己的思也非其他的思來到個體的獲得。
四種清淨的供養:學友們!有供養由於施與者而非領受者而清淨,學友們!有供養由於領受者而非施與者而清淨,學友們!有供養既非由於施與者也非領受者而清淨,學友們!有供養由於施與者與領受者而清淨。
四攝事:布施、愛語、利行、平等。
四非聖言說:妄語、離間語、粗惡語、雜穢語。
四聖言說:戒絕妄語、戒絕離間語、戒絕粗惡語、戒絕雜穢語。
下一個四非聖言說:對沒看見的說看見、對沒聽聞的說聽聞、對無所覺的說已覺知、對無所識的說已識知。
下一個四聖言說:對沒看見的說沒看見、對沒聽聞的說沒聽聞、對無所覺的說無所覺、對無所識的說無所識。
下一個四非聖言說:對看見的說沒看見、對聽聞的說沒聽聞、對所覺的說無所覺、對所識的說無所識。
下一個四聖言說:對看見的說看見、對聽聞的說聽聞、對所覺的說已覺知、對所識的說已識知。
四種人:學友們!這裡,某類人自己是苦行者,致力於自己苦行之實踐。學友們!這裡,某類人是令他人苦行者,致力於令他人苦行之實踐。學友們!這裡,某類人自己是苦行者,致力於自己苦行之實踐,也是令他人苦行者,致力於令他人苦行之實踐。學友們!這裡,某類人自己既不是苦行者,不致力於自己苦行之實踐,也不是令他人苦行者,不致力於令他人苦行之實踐,他是非自己苦行者、非令他人苦行者、當生無飢渴者、已達涅槃者、已平靜者、自己已成梵者、住於樂的經驗者。
下一個四種人:學友們!這裡,某類人是為自己利益而不為他人利益的行者。學友們!這裡,某類人是為他人利益而不為自己利益的行者。學友們!這裡,某類人是既不為自己利益也不為他人利益的行者。學友們!這裡,某類人是為自己利益也為他人利益的行者。
下一個四種人:由黑闇到黑闇、由黑闇到光輝、由光輝到黑闇、由光輝到光輝。
下一個四種人:不動沙門、紅蓮花沙門、白蓮花沙門、沙門中的柔軟沙門。
學友們!這些是四法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正確地講述,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中略)為了天與人的利益、福利、安樂。
初誦品終了。
五
學友們!有五法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正確地講述,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中略)為了天與人的利益、福利、安樂。哪些五呢?
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五取蘊: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
五種欲:能被眼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欲的、貪染的色,能被耳識知……聲音……能被鼻識知……氣味……能被舌識知……味道……能被身識知,令人滿意的、可愛的、合意的、可愛樣子的、伴隨欲的、貪染的所觸。
五趣:地獄、畜生、餓鬼、人、天。
五慳吝:對住處的慳吝、對家的慳吝、對利得的慳吝、對稱讚的慳吝、對法的慳吝。
五蓋:欲的意欲蓋、惡意蓋、惛沈睡眠蓋、掉舉後悔蓋、疑惑蓋。
五下分結:有身見、疑、戒禁取、欲的意欲、惡意。
五上分結:色貪、無色貪、慢、掉舉、無明。
五學處:戒絕殺生、戒絕未給予而取、戒絕邪淫、戒絕妄語、戒絕榖酒、果酒、酒放逸處。
五種不可能處:學友們!煩惱已盡的比丘不可能故意奪取生類的命,學友們!煩惱已盡的比丘不可能未給予而取被稱為偷盜,學友們!煩惱已盡的比丘不可能從事婬欲法,學友們!煩惱已盡的比丘不可能有故意虛妄的言說,學友們!煩惱已盡的比丘不可能在欲上受用貯藏物猶如以前在家時一樣。
五種損失:親族的損失、財富的損失、疾病的損失、戒的損失、見的損失。學友們!眾生不因親族的損失或因財富的損失或因疾病的損失,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學友們!眾生因戒的損失或見的損失,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
五具足:親屬具足、財富具足、無病具足、戒具足、見具足。學友們!眾生不因親屬具足或財富具足或無病具足,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學友們!眾生因戒具足或見具足,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
破戒者以戒壞失的五種過患:學友們!這裡,破戒者、戒已壞失者因為放逸而遭受大財產的損失,這是第一種破戒者、戒壞失者的過患。再者,學友們!破戒者、戒已壞失者的惡名聲傳出去,這是第二種破戒者、戒壞失者的過患。再者,學友們!破戒者、戒已壞失者往見任何群眾:剎帝利眾或婆羅門眾或屋主眾或沙門眾,他無自信地、心虛地往見,這是第三種破戒者、戒壞失者的過患。再者,學友們!破戒者、戒已壞失者迷亂地死去,這是第四種破戒者、戒壞失者的過患。再者,學友們!破戒者、戒已壞失者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苦界、惡趣、下界、地獄,這是第五種破戒者、戒壞失者的過患。
持戒者以戒具足的五種效益:學友們!這裡,持戒者、戒具足者因為不放逸而到達大財產的聚集,這是第一種持戒者、戒具足者的效益。再者,學友們!持戒者、戒具足者的好名聲傳出去,這是第二種持戒者、戒具足者的效益。再者,學友們!持戒者、戒具足者往見任何群眾:剎帝利眾或婆羅門眾或屋主眾或沙門眾,他有自信地、不心虛地往見,這是第三種持戒者、戒具足者的效益。再者,學友們!持戒者、戒具足者不迷亂地死去,這是第四種持戒者、戒具足者的效益。再者,學友們!持戒者、戒具足者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這是第五種持戒者、戒具足者的效益。
學友們!責備他人的舉罪比丘,應該自己準備好五法後,再責備他人:我將以適當時機而非不適當時機說;我將以事實而非不實說;我將以柔軟而不粗暴地說;我將以有益而非無益說;我將從慈心而非瞋心說。學友們!責備他人的舉罪比丘,應該自己準備好這五法後,再責備他人。
五勤奮支:學友們!這裡,比丘是有信者,他信如來的覺:『像這樣,那世尊是阿羅漢、遍正覺者、明與行具足者、善逝、世間知者、被調伏人的無上調御者、人天之師、佛陀、世尊。』他是少病者、少病惱者,具備好的消化力:不過寒、不過熱,中間而能夠勤奮。他是不狡猾者、不偽詐者,對大師或有智的同梵行者如實不誇大自己。他住於為了不善法的捨斷、為了善法的具足而活力已被發動的,剛毅、堅固的努力,不輕忽在善法上的責任。他是有慧者,具備導向生起與滅沒之慧;聖、洞察,導向苦的完全滅盡[之慧]。
五淨居:無煩、無熱、善現、善見、阿迦膩吒。
五不還:中般涅槃、生般涅槃、無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上流到阿迦膩吒。
五個心荒蕪:學友們!這裡,比丘對大師懷疑、猶豫,不信解、不確信;凡那位學友對大師懷疑、猶豫,不信解、不確信者,他的心不彎向熱心、專修、堅忍、勤奮;凡他的心不彎向熱心、專修、堅忍、勤奮者,這是第一個未捨斷的心荒蕪。再者,學友們!比丘對法懷疑、猶豫,……(中略)對僧團懷疑、猶豫,……對學懷疑、猶豫,……對同梵行者憤怒、不悅,心受打擊,生起頑固;凡那位比丘對同梵行者憤怒、不悅,心受打擊,生起頑固者,他的心不彎向熱心、專修、堅忍、勤奮;凡他的心不彎向熱心、專修、堅忍、勤奮者,這是第五個未捨斷的心荒蕪。
五種心繫縛:學友們!這裡,比丘對欲未離貪、未離意欲、未離情愛、未離渴望、未離熱惱、未離渴愛;學友們!凡那位比丘對欲未離貪、未離意欲、未離情愛、未離渴望、未離熱惱、未離渴愛者,他的心不彎向熱心、專修、堅忍、勤奮;凡他的心不彎向熱心、專修、堅忍、勤奮者,這是第一個未斷絕的心繫縛。學友們!比丘對身體未離貪、……(中略)對色未離貪、……再者,學友們!比丘盡情飽食後住於致力躺臥之樂、橫臥之樂、睡眠之樂;……(中略)再者,學友們!比丘以願求成為天眾之一而行梵行:『我將以這戒德、禁戒、苦行、梵行成為天,或諸天之一。』學友們!凡那位比丘以願求成為天眾之一而行梵行:『我將以這戒德、禁戒、苦行、梵行成為天,或諸天之一。』者,他的心不彎向熱心、專修、堅忍、勤奮;凡他的心不彎向熱心、專修、堅忍、勤奮者,這是第五個未斷絕的心繫縛。
五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
下一個五根:樂根、苦根、喜悅根、憂根、平靜根。
下一個五根:信根、活力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出離界:學友們!這裡,當比丘在欲上作意時,心在欲上不躍入、不明淨、不住立、不解脫,而當作意離欲時,心在離欲上躍入、明淨、住立、解脫,他的那個心善去、善修習、善升起、善解脫、離被欲結縛,凡緣欲生起的煩惱、惱害、熱惱,他從那些被釋放,他不感受那個感受,這被說為欲的出離。
再者,學友們!當比丘作意惡意時,心在惡意上不躍入、不明淨、不住立、不解脫,而當作意無惡意時,心在無惡意上躍入、明淨、住立、解脫,他的那個心善去、善修習、善升起、善解脫、離被惡意結縛,凡緣惡意生起的煩惱、惱害、熱惱,他從那些被釋放,他不感受那個感受,這被說為惡意的出離。
再者,學友們!當比丘作意加害時,心在加害上不躍入、不明淨、不住立、不解脫,而當作意無加害時,心在無加害上躍入、明淨、住立、解脫,他的那個心善去、善修習、善升起、善解脫、離被加害結縛,凡緣加害生起的煩惱、惱害、熱惱,他從那些被釋放,他不感受那個感受,這被說為加害的出離。
再者,學友們!當比丘在色上作意時,心在色上不躍入、不明淨、不住立、不解脫,而當作意非色時,心在非色上躍入、明淨、住立、解脫,他的那個心善去、善修習、善升起、善解脫、離被色結縛,凡緣色生起的煩惱、惱害、熱惱,他從那些被釋放,他不感受那個感受,這被說為色的出離。
再者,學友們!當比丘作意有身時,心在有身上不躍入、不明淨、不住立、不解脫,而當作意有身滅時,心在有身滅上躍入、明淨、住立、解脫,他的那個心善去、善修習、善升起、善解脫、離被有身結縛,凡緣有身生起的煩惱、惱害、熱惱,他從那些被釋放,他不感受那個感受,這被說為有身的出離。
五解脫處:學友們!這裡,比丘的大師或其他老師地位的同梵行者教導法,學友們!比丘的大師或老師地位的同梵行者如是如是地教導法,他如是如是地在那些法上成為道理的感受者與法的感受者,當他是道理的感受者與法的感受者時,則欣悅被生;當已歡悅時,則喜被生;當意喜時,則身寧靜;身已寧靜者,則住於樂;心樂者,則入定,這是第一種解脫處。
再者,學友們!沒有比丘的大師或其他老師地位的同梵行者教導法,但他詳細地教導他人如所聞、如所遍學得的法,……(中略)但他詳細地誦讀如所聞、如所遍學得的法,……(中略)但他以心隨尋思、隨伺察,以意隨觀察如所聞、如所遍學得的法,……(中略)但某個定相被他以慧善把握、善作意、善考慮、善通達,學友們!比丘的某個定相被他以慧如是如是地善把握、善作意、善考慮、善通達,他如是如是地在那些法上成為道理的感受者與法的感受者,當他是道理的感受者與法的感受者時,則欣悅被生;當已歡悅時,則喜被生;當意喜時,則身寧靜;身已寧靜者,則住於樂;心樂者,則入定,這是第五種解脫處。
五種使解脫成熟的想:無常想、於無常上苦想、於苦上無我想、捨斷想、離貪想。
學友們!這些是五法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正確地講述,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中略)為了天與人的利益、福利、安樂。
六
學友們!有六法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正確地講述,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中略)為了天與人的利益、福利、安樂。哪些六呢?
六內處: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意處。
六外處:色處、聲處、氣味處、味道處、所觸處、法處。
六識身: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六觸身: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
六受身:眼觸所生受、耳觸所生受、鼻觸所生受、舌觸所生受、身觸所生受、意觸所生受。
六想身:色想、聲想、氣味想、味道想、所觸想、法想。
六思身:色思、聲思、氣味思、味道思、所觸思、法思。
六渴愛身:色的渴愛、聲的渴愛、氣味的渴愛、味道的渴愛、所觸的渴愛、法的渴愛。
六不尊敬:學友們!這裡,比丘住於對大師不尊敬、不順從,對法不尊敬、不順從,對僧團不尊敬、不順從,對學不尊敬、不順從,對不放逸不尊敬、不順從,對友善親切不尊敬、不順從。
六尊敬:學友們!這裡,比丘住於對大師尊敬、順從,對法尊敬、順從,對僧團尊敬、順從,對學尊敬、順從,對不放逸尊敬、順從,對友善親切尊敬、順從。
六種喜悅近伺察:以眼見色後,順喜悅處近伺察色;以耳聽聲音後,……以鼻聞氣味後,……以舌嚐味道後,……以身接觸所觸後,……以意識知法後,順喜悅處近伺察法。
六種憂近伺察:以眼見色後,順憂處近伺察色;以耳聽聲音後,……以鼻聞氣味後,……以舌嚐味道後,……以身接觸所觸後,……以意識知法後,順憂處近伺察法。
六種平靜近伺察:以眼見色後,順平靜處近伺察色;以耳聽聲音後,……以鼻聞氣味後,……以舌嚐味道後,……以身接觸所觸後,……以意識知法後,順平靜處近伺察法。
六和睦法:學友們!這裡,比丘的慈身業對同梵行者公開地與私下地被現起,這是可愛的推行,尊重的推行,導致凝聚、無諍論、和合、一致性的和睦法。
再者,學友們!比丘的慈語業對同梵行者公開地與私下地被現起,這也是可愛的推行,尊重的推行,導致凝聚、無諍論、和合、一致性的和睦法。
再者,學友們!比丘的慈意業對同梵行者公開地與私下地被現起,這也是可愛的推行,尊重的推行,導致凝聚、無諍論、和合、一致性的和睦法。
再者,學友們!比丘是所有那些根據法而得到的如法利養,乃至包含自己鉢裡的,以像這樣的利養將與有戒的同梵行者平等地受用者、共同分享者,這也是可愛的推行,尊重的推行,導致凝聚、無諍論、和合、一致性的和睦法。
再者,學友們!比丘對所有無毀壞的、無瑕疵的、無污點的、無雜色的、自由的、智者所稱讚的、不取著的、導向定的戒,在像這樣的戒上與同梵行者公開地與私下地住於戒的一致,這也是可愛的推行,尊重的推行,導致凝聚、無諍論、和合、一致性的和睦法。
再者,學友們!比丘對所有這聖的、出離的、帶領那樣的行為者到苦的完全滅盡之見,在像這樣的見上與同梵行者公開地與私下地住於見的一致,這也是可愛的推行,尊重的推行,導致凝聚、無諍論、和合、一致性的和睦法。
六個諍論根:學友們!這裡,比丘是易憤怒者、怨恨者,學友們!凡那位比丘是易憤怒者、怨恨者,他住於對大師不尊重、不順從,住於對法不尊重、不順從,住於對僧團不尊重、不順從,在學上不是全分行者,學友們!凡那位比丘住於對大師不尊重、不順從,住於對法不尊重、不順從,住於對僧團不尊重、不順從,在學上不是全分行者,他在僧團中生起諍論,那種諍論會對許多人不利,對許多人不樂,對天與人無利益、不利、苦。學友們!如果你們在內部或外部看見像這樣的諍論根,學友們!在那裡,你們應該努力捨斷那惡諍論根,學友們!如果你們在內部或外部沒看見像這樣的諍論根,學友們!在那裡,你們應該為了那惡諍論根未來的無流漏而實行,這樣,這是對惡諍論根的捨斷,這樣,這是惡諍論根未來的無流漏。
再者,學友們!這裡,比丘是藏惡者、欺瞞者,……(中略)嫉妒者、慳吝者……(中略)狡猾者、偽詐者……(中略)惡欲求者、邪見者……(中略)固執己見、倔強、難棄捨者,學友們!凡那位比丘是固執己見、倔強、難棄捨者,他住於對大師不尊重、不順從,住於對法不尊重、不順從,住於對僧團不尊重、不順從,在學上不是全分行者,學友們!凡那位比丘住於對大師不尊重、不順從,住於對法不尊重、不順從,住於對僧團不尊重、不順從,在學上不是全分行者,他在僧團中生起諍論,那種諍論會對許多人不利,對許多人不樂,對天與人無利益、不利、苦。學友們!如果你們在內部或外部看見像這樣的諍論根,學友們!在那裡,你們應該努力捨斷那惡諍論根,學友們!如果你們在內部或外部沒看見像這樣的諍論根,學友們!在那裡,你們應該為了那惡諍論根未來的無流漏而實行,這樣,這是對惡諍論根的捨斷,這樣,這是惡諍論根未來的無流漏。
六界: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
六出離界:學友們!這裡,如果比丘這麼說:『我已修習、已多修習慈心解脫,作為車輛、作為基礎、已實行、成為習慣、善精勤的,然而,惡意[仍]持續遍取我的心。』應該回答他:『不,尊者不要這麼說,不要毀謗世尊,因為,毀謗世尊不好,世尊確實不會這麼說。學友!這是不可能的、沒機會的:當已修習、已多修習慈心解脫,作為車輛、作為基礎、已實行、成為習慣、善精勤的時,然而,惡意持續遍取他的心,這是不可能的,學友!因為,這是惡意的出離,即:慈心解脫。』
又,學友們!這裡,如果比丘這麼說:『我已修習、已多修習悲心解脫,作為車輛、作為基礎、已實行、成為習慣、善精勤的,然而,加害[仍]持續遍取我的心。』應該回答他:『不,尊者不要這麼說,不要毀謗世尊,因為,毀謗世尊不好,世尊確實不會這麼說。學友!這是不可能的、沒機會的:當已修習、已多修習悲心解脫,作為車輛、作為基礎、已實行、成為習慣、善精勤的時,然而,加害持續遍取他的心,這是不可能的,學友!因為,這是加害的出離,即:悲心解脫。』
又,學友們!這裡,如果比丘這麼說:『我已修習、已多修習喜悅心解脫,作為車輛、作為基礎、已實行、成為習慣、善精勤的,然而,不樂[仍]持續遍取我的心。』應該回答他:『不,尊者不要這麼說,不要毀謗世尊,因為,毀謗世尊不好,世尊確實不會這麼說。學友!這是不可能的、沒機會的:當已修習、已多修習喜悅心解脫,作為車輛、作為基礎、已實行、成為習慣、善精勤的時,然而,不樂持續遍取他的心,這是不可能的,學友!因為,這是不樂的出離,即:喜悅心解脫。』
又,學友們!這裡,如果比丘這麼說:『我已修習、已多修習平靜心解脫,作為車輛、作為基礎、已實行、成為習慣、善精勤的,然而,貪[仍]持續遍取我的心。』應該回答他:『不,尊者不要這麼說,不要毀謗世尊,因為,毀謗世尊不好,世尊確實不會這麼說。學友!這是不可能的、沒機會的:當已修習、已多修習平靜心解脫,作為車輛、作為基礎、已實行、成為習慣、善精勤的時,然而,貪持續遍取他的心,這是不可能的,學友!因為,這是貪的出離,即:平靜心解脫。』
又,學友們!這裡,如果比丘這麼說:『我已修習、已多修習無相心解脫,作為車輛、作為基礎、已實行、成為習慣、善精勤的,然而,我的識[仍]是相的隨行者。』應該回答他:『不,尊者不要這麼說,不要毀謗世尊,因為,毀謗世尊不好,世尊確實不會這麼說。學友!這是不可能的、沒機會的:當已修習、已多修習無相心解脫,作為車輛、作為基礎、已實行、成為習慣、善精勤的時,然而,他將有識的隨行相,這是不可能的,學友!因為,這是一切相的出離,即:無相心解脫。』
又,學友們!這裡,如果比丘這麼說:『我的「我是」[觀念]已離,我不認為[任何東西為]「這是我」,然而,疑惑、猶豫之箭[仍]遍取我的心後住立。』他應該被回答:『不要這麼說!尊者!不要這麼說!不要毀謗世尊,毀謗世尊不好,世尊不會這麼說。學友!這是不可能的、沒機會的:凡在「我是」[觀念]上已離,不認為[任何東西為]「這是我」者,然而,疑惑、猶豫之箭[仍]遍取他的心後住立,這是不可能的。學友!這是疑惑、猶豫之箭的出離,即:我是之慢的根除。』
六無上:無上的看見、無上的聽聞、無上的利得、無上的學、無上的服侍、無上的回憶。
六回憶處:佛的回憶、法的回憶、僧團的回憶、戒的回憶、施捨的回憶、天的回憶。
六常住處:學友們!這裡,比丘以眼見色後,既不快樂也不難過而住於平靜,正念、正知;以耳聽聲音後,……(中略)以意識法後,既不快樂也不難過而住於平靜,正念、正知。
六種出身:學友們!這裡,存在某些黑出身者產生黑法,學友們!這裡,存在某些黑出身者產生白法,學友們!這裡,存在某些黑出身者產生非黑非白的涅槃,學友們!這裡,存在某些白出身者產生白法,學友們!這裡,存在某些白出身者產生黑法,學友們!這裡,存在某些白出身者產生非黑非白的涅槃。
六種洞察分之想:無常想、於無常上苦想、於苦上無我想、捨斷想、離貪想、滅想。
學友們!這些是六法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正確地講述,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中略)為了天與人的利益、福利、安樂。
七
學友們!有七法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正確地講述,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中略)為了天與人的利益、福利、安樂。哪些七呢?
七聖財:信財、戒財、慚財、愧財、聽聞財、施捨財、慧財。
七覺支:念覺支、擇法覺支、活力覺支、喜覺支、寧靜覺支、定覺支、平靜覺支。
七定的資助: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
七非正法:學友們!這裡,比丘是無信的、無慚的、無愧的、少聞的、懈怠的、念已忘失的、劣慧的。
七正法:學友們!這裡,比丘是有信的、有慚的、有愧的、多聞的、活力已被發動的、念已現前的、有慧的。
七善人法:學友們!這裡,比丘是知法者、知義者、知自己者、知量者、知時機者、知眾者、知人之勝劣者。
七個無十之事:學友們!這裡,比丘是極欲受持學者,並且在未來也是不離愛受持學者。他是極欲注意法者,並且在未來也是不離愛注意法者。他是極欲調伏欲求者,並且在未來也是不離愛調伏欲求者。他是極欲靜坐禪修者,並且在未來也是不離愛靜坐禪修者。他是極欲活力發動者,並且在未來也是不離愛活力發動者。他是極欲念與聰敏者,並且在未來也是不離愛念與聰敏者。他是極欲以見通達者,並且在未來也是不離愛以見通達者。
七想:無常想、無我想、不淨想、過患想、捨斷想、離貪想、滅想。
七力:信力、活力之力、慚力、愧力、念力、定力、慧力。
七識住:學友們!有種種身、種種想的眾生,即:人類、某些天、某些墮下界者,這是第一識住。
學友們!有種種身、單一想的眾生,即:以第一[禪]往生的梵眾天,這是第二識住。
學友們!有單一身、種種想的眾生,即:光音天,這是第三識住。
學友們!有單一身、單一想的眾生,即:遍淨天,這是第四識住。
學友們!有以一切色想的超越,以有對想的滅沒,以不作意種種想[而知]:『虛空是無邊的』,到虛空無邊處的眾生,這是第五識住。
學友們!有以一切虛空無邊處的超越[而知]:『識是無邊的』,到識無邊處的眾生,這是第六識住。
學友們!有以一切識無邊處的超越[而知]:『什麼都沒有』,到無所有處的眾生,這是第七識住。
七應該被供養人:俱分解脫者、慧解脫者、身證者、得見者、信解脫者、隨法行者、隨信行者。
七煩惱潛在趨勢:欲貪煩惱潛在趨勢、嫌惡煩惱潛在趨勢、見煩惱潛在趨勢、疑煩惱潛在趨勢、慢煩惱潛在趨勢、有貪煩惱潛在趨勢、無明煩惱潛在趨勢。
七結:隨貪結、嫌惡結、見結、疑結、慢結、有貪結、無明結。
七種諍訟的止息:應該給與面前毘尼、應該給與憶念毘尼、應該給與不癡毘尼、自己承認所作的、多數決、覓罪相、草覆蓋。
學友們!這些是七法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正確地講述,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中略)為了天與人的利益、福利、安樂。
第二誦品終了。
八
學友們!有八法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正確地講述,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中略)為了天與人的利益、福利、安樂。哪些八呢?
八邪性:邪見、邪志、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
八正性: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八應該被供養人:入流者、為了入流果的作證之向道者、一來者、為了一來果的作證之向道者、不還者、為了不還果的作證之向道者、阿羅漢、為了阿羅漢果的作證之向道者。
八種懈怠事:學友們!這裡,有應該被比丘做的工作,他這麼想:『將有我應該做的工作,但當做工作時,我的身體將疲勞,來吧!我要躺臥。』他躺臥,不對應該得而未得的、應該達到而未達到的、應該作證而未作證的激發活力,這是第一種懈怠事。
再者,學友們!這裡,有應該被比丘做的工作,他這麼想:『我做了工作,但當做工作時,我的身體已疲勞,來吧!我要躺臥。』他躺臥,不……(中略),激發活力,這是第二種懈怠事。
再者,學友們!這裡,有應該被比丘走的道路,他這麼想:『將有我應該走的道路,但當行走道路時,我的身體將疲勞,來吧!我要躺臥。』他躺臥,不……,激發活力,這是第三種懈怠事。
再者,學友們!這裡,有應該被比丘走的道路,他這麼想:『我走了道路,但當行走道路時,我的身體已疲勞,來吧!我要躺臥。』他躺臥,不……,激發活力,這是第四種懈怠事。
再者,學友們!這裡,當比丘為了托鉢而行走村落或城鎮時,沒得到想要完成的或粗或勝妙的食物,他這麼想:『當我為了托鉢而行走村落或城鎮時,沒得到想要完成的或粗或勝妙的食物,我的身體已疲勞、不適合工作,來吧!我要躺臥。』他躺臥,不……,激發活力,這是第五種懈怠事。
再者,學友們!這裡,當比丘為了托鉢而行走村落或城鎮時,得到想要完成的或粗或勝妙的食物,他這麼想:『當我為了托鉢而行走村落或城鎮時,得到了想要完成的或粗或勝妙的食物,我的身體沉重、不適合工作,我想,像被豆子堆積般,來吧!我要躺臥。』他躺臥,不……,激發活力,這是第六種懈怠事。
再者,學友們!這裡,比丘生了小病,他這麼想:『我生了這小病,是適合躺臥的,來吧!我要躺臥。』他躺臥,不……,激發活力,這是第七種懈怠事。
再者,學友們!這裡,比丘病已康復,從病中康復不久,他這麼想:『我病已康復,從病中康復不久,我的身體無力、不適合工作,來吧!我要躺臥。』他躺臥,不對應該得而未得的、應該達到而未達到的、應該作證而未作證的激發活力,這是第八種懈怠事。
八種發勤事:學友們!這裡,有應該被比丘做的工作,他這麼想:『將有我應該做的工作,但當做工作時,對我來說不容易作意世尊的教說,來吧!我要對應該得而未得的、應該達到而未達到的、應該作證而未作證的激發活力!』他對應該得而未得的、應該達到而未達到的、應該作證而未作證的激發活力,這是第一種發勤事。
再者,學友們!這裡,有應該被比丘做的工作,他這麼想:『我做了工作,但當做工作時,我不能作意世尊的教說,來吧!我要對應該得而未得的、應該達到而未達到的、應該作證而未作證的激發活力!』他……(中略)激發活力,這是第二種發勤事。
再者,學友們!這裡,有應該被比丘走的道路,他這麼想:『將有我應該走的道路,但當行走道路時,對我來說不容易作意世尊的教說,來吧!我要對應該得而未得的、應該達到而未達到的、應該作證而未作證的激發活力!』他……(中略)激發活力,這是第三種發勤事。
再者,學友們!這裡,有應該被比丘走的道路,他這麼想:『我走了道路,但當行走道路時,我不能作意世尊的教說,來吧!我要對應該得而未得的、應該達到而未達到的、應該作證而未作證的激發活力!』他……(中略)激發活力,這是第四種發勤事。
再者,學友們!這裡,當比丘為了托鉢而行走村落或城鎮時,沒得到想要完成的或粗或勝妙的食物,他這麼想:『當我為了托鉢而行走村落或城鎮時,沒得到想要完成的或粗或勝妙的食物,我的身體輕盈、適合工作,來吧!我要對應該得而未得的、應該達到而未達到的、應該作證而未作證的激發活力!』他……(中略)激發活力,這是第五種發勤事。
再者,學友們!這裡,當比丘為了托鉢而行走村落或城鎮時,得到想要完成的或粗或勝妙的食物,他這麼想:『當我為了托鉢而行走村落或城鎮時,得到了想要完成的或粗或勝妙的食物,我的身體有力、適合工作,來吧!我要對應該得而未得的、應該達到而未達到的、應該作證而未作證的激發活力!』他……(中略)激發活力,這是第六種發勤事。
再者,學友們!這裡,比丘生了小病,他這麼想:『我生了這小病,這是可能的:我的病會加重,來吧!我要對應該得而未得的、應該達到而未達到的、應該作證而未作證的激發活力!』他……(中略)激發活力,這是第七種發勤事。
再者,學友們!這裡,比丘病已康復,從病中康復不久,他這麼想:『我病已康復,從病中康復不久,這是可能的:我的病會返回,來吧!我要對應該得而未得的、應該達到而未達到的、應該作證而未作證的激發活力!』他對應該得而未得的、應該達到而未達到的、應該作證而未作證的激發活力,這是第八種發勤事。
八種布施事:斥責後施與布施、以害怕而施與布施、[以]『他給過我』而施與布施、[以]『他將會給我』而施與布施、[以]『布施是好的』而施與布施、[心想]『我煮,這些人沒煮,煮的人不施與沒煮的人布施對我不適當。』而施與布施、[心想]『當施與布施時,我的好名聲傳出去。』而施與布施、[以]心的裝飾與心的資糧而施與布施。
八種布施的往生:學友們!這裡,某人對沙門或婆羅門與食物、飲料、衣物、交通工具、花環、香料、塗油、臥床、房舍、燈燭之布施,當他施與時,他期待,他看見具備、具有五種欲自娛的大財富剎帝利或大財富婆羅門或大財富屋主,他這麼想:『啊!願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大財富剎帝利或大財富婆羅門或大財富屋主為同伴。』他在那上面安置心、站穩心、修習心,他的那個心{解脫}[勝解]於下劣的,不修習更上的而導向在那裡的往生,我說,那是對持戒者而非對破戒者,學友們!持戒者心的誓願以清淨性而成功。
再者,學友們!這裡,某人對沙門或婆羅門施與食物、飲料、……(中略)燈燭的布施,他有期待地施與,他聽聞:『四大王天的天神們長壽、美貌、多安樂。』他這麼想:『啊!願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與四大王天的天神們為同伴。』他安置那個心,站穩那個心,修習那個心,他的那個心{解脫}[勝解]於下劣的,不修習更上的而導向在那裡的往生,我說,那是對持戒者,非對破戒者,學友們!持戒者心的誓願以清淨性而成功。
再者,學友們!這裡,某人對沙門或婆羅門施與食物、飲料、……(中略)燈燭的布施,他有期待地施與,他聽聞:『三十三天的天神們……(中略)焰摩天的天神們……(中略)兜率天的天神們……(中略)化樂天的天神們……(中略)他化自在天的天神們長壽、美貌、多安樂。』他這麼想:『啊!願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與他化自在天的天神為同伴。』他安置那個心,站穩那個心,修習那個心,他的那個心{解脫}[勝解]於下劣的,不修習更上的而導向在那裡的往生,我說,那是對持戒者而非對破戒者,學友們!持戒者心的誓願以清淨性而成功。
再者,學友們!這裡,某人對沙門或婆羅門施與食物、飲料、衣物、交通工具、花環、香料、塗油、臥床、房舍、燈燭的布施,他有期待地施與,他聽聞:『梵眾天的天神們長壽、美貌、多安樂。』他這麼想:『啊!願我以身體的崩解,死後往生到與梵眾天的天神為同伴。』他安置那個心,站穩那個心,修習那個心,他的那個心{解脫}[勝解]於下劣的,不修習更上的而導向在那裡的往生,我說,那是對持戒者而非對破戒者,對離貪者而非對有貪者,學友們!持戒者心的誓願以離貪性而成功。
八眾:剎帝利眾、婆羅門眾、屋主眾、沙門眾、四大王天眾、三十三天眾、魔眾、梵天眾。
八世間法:得到與得不到、有名與無名、毀與譽、樂與苦。
八勝處:
某位內有色想者見少的、美的、醜的外色,征服它們後,他成為這樣想者:『我知道,我看見。』這是第一個勝處。
某位內有色想者見無量的、美的、醜的外色,征服它們後,他成為這樣想者:『我知道,我看見。』這是第二個勝處。
某位內無色想者見少的、美的、醜的外色,征服它們後,他成為這樣想者:『我知道,我看見。』這是第三個勝處。
某位內無色想者見無量的、美的、醜的外色,征服它們後,他成為這樣想者:『我知道,我看見。』這是第四個勝處。
某位內無色想者見青的、青色、青色外觀的、青色光澤的外色,猶如青的、青色、青色外觀的、青色光澤的亞麻花;猶如青的、青色、青色外觀的、青色光澤的波羅奈生產,兩邊都整理得光滑的衣服。同樣的,內無色想者見青的、青色、青色外觀的、青色光澤的外色,征服它們後,他成為這樣想者:『我知道,我看見。』這是第五個勝處。
某位內無色想者見黃的、黃色、黃色外觀的、黃色光澤的外色,猶如黃的、黃色、黃色外觀的、黃色光澤的黃花樹花;猶如黃的、黃色、黃色外觀的、黃色光澤的波羅奈生產,兩邊都整理得光滑的衣服。同樣的,內無色想者見黃的、黃色、黃色外觀的、黃色光澤的外色,征服它們後,他成為這樣想者:『我知道,我看見。』這是第六個勝處。
某位內無色想者見赤的、赤色、赤色外觀的、赤色光澤的外色,猶如赤的、赤色、赤色外觀的、赤色光澤的朱槿花;猶如赤的、赤色、赤色外觀的、赤色光澤的波羅奈生產,兩邊都整理得光滑的衣服。同樣的,內無色想者見赤的、赤色、赤色外觀的、赤色光澤的外色,征服它們後,他成為這樣想者:『我知道,我看見。』這是第七個勝處。
某位內無色想者見白的、白色、白色外觀的、白色光澤的外色,猶如白的、白色、白色外觀的、白色光澤的太白星;猶如白的、白色、白色外觀的、白色光澤的波羅奈生產,兩邊都整理得光滑的衣服。同樣的,內無色想者見白的、白色、白色外觀的、白色光澤的外色,征服它們後,他成為這樣想者:『我知道,我看見。』這是第八個勝處。
八解脫:有色者見諸色,這是第一解脫。
內無色想者見外諸色,這是第二解脫。
只傾心於清淨的,這是第三解脫。
以一切色想的超越,以有對想的滅沒,以不作意種種想[而知]:『虛空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虛空無邊處,這是第四解脫。以一切虛空無邊處的超越[而知]:『識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識無邊處,這是第五解脫。
以一切識無邊處的超越[而知]:『什麼都沒有』,進入後住於無所有處,這是第六解脫。
以一切無所有處的超越,進入後住於非想非非想處,這是第七解脫。
以一切非想非非想處的超越,進入後住於想受滅,這是第八解脫。
學友們!這些是八法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正確地講述,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中略)為了天與人的利益、福利、安樂。
九
學友們!有九法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正確地講述,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中略)為了天與人的利益、福利、安樂。哪些九呢?
九怨恨事:[心想]『他已對我行不利』而懷怨恨、[心想]『他對我行不利』而懷怨恨、[心想]『他將對我行不利』而懷怨恨、[心想]『他已對我的可愛、合意者行不利』而懷怨恨、[心想]『他對我的可愛、合意者行不利』而懷怨恨、[心想]『他將對我的可愛、合意者行不利』而懷怨恨、[心想]『他已對我的不可愛、不合意者行利益』而懷怨恨、[心想]『他對我的不可愛、不合意者行利益』而懷怨恨、[心想]『他將對我的不可愛、不合意者行利益』而懷怨恨。
九怨恨的調伏:[心想]『他已對我行不利,在這裡,這如何可得。』而除去怨恨、[心想]『他對我行不利,在這裡,這如何可得。』而除去怨恨、[心想]『他將對我行不利,在這裡,這如何可得。』而除去怨恨、[心想]『他已對我的可愛、合意者行不利,……(中略)行不利……(中略)將對我的可愛、合意者行不利,在這裡,這如何可得。』而除去怨恨、[心想]『他已對我的不可愛、不合意者行利益,……(中略)行利益……(中略)他將對我的不可愛、不合意者行利益,在這裡,這如何可得。』而除去怨恨。
九眾生住所:學友們!有種種身、種種想的眾生,即:人類、某些天、某些墮下界者,這是第一眾生住所。
學友們!有種種身、單一想的眾生,即:以第一[禪]往生的梵眾天,這是第二眾生住所。
學友們!有單一身、種種想的眾生,即:光音天,這是第三眾生住所。
學友們!有單一身、單一想的眾生,即:遍淨天,這是第四眾生住所。
學友們!有無想、無感知的眾生,即:無想眾生天,這是第五眾生住所。
學友們!有以一切色想的超越,以有對想的滅沒,以不作意種種想[而知]:『虛空是無邊的』,到虛空無邊處的眾生,這是第六眾生住所。
學友們!有以一切虛空無邊處的超越[而知]:『識是無邊的』,到識無邊處的眾生,這是第七眾生住所。
學友們!有以一切識無邊處的超越[而知]:『什麼都沒有』,到無所有處的眾生,這是第八眾生住所。
學友們!有以一切無所有處的超越,到非想非非想處的眾生,這是第九眾生住所。
九種對梵行生活的非時節、不適時:學友們!這裡,如來、阿羅漢、遍正覺者出現於世間,並且使成為寂靜、使成為般涅槃、導向正覺、善逝所宣說的法被教導,但,這個人已往生地獄,這是第一種對梵行生活的非時節、不適時。
再者,學友們!如來、阿羅漢、遍正覺者出現於世間,並且使成為寂靜、使成為般涅槃、導向正覺、善逝所宣說的法被教導,但,這個人已往生畜生界,這是第二種對梵行生活的非時節、不適時。
再者,……(中略)但,這個人已往生餓鬼界,這是第三種對梵行生活的非時節、不適時。
再者,……(中略)但,這個人已往生阿修羅眾,這是第四種對梵行生活的非時節、不適時。
再者,……(中略)但,這個人已往生某個長壽天眾,這是第五種對梵行生活的非時節、不適時。
再者,……(中略)但,這個人已生回到邊地地方,而且,他是在那無智的未開化人中,無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所到之處,這是第六種對梵行生活的非時節、不適時。
再者,……(中略)而這個人已生回到中央地方,但,他有邪見、顛倒見:『無布施,無供養,無供物,無善作的、惡作的業之果與報,無此世,無他世,無母,無父,無化生眾生,在世間中無正行的、正行道的沙門、婆羅門以證智自作證後而宣說此世、他世。』這是第七種對梵行生活的非時節、不適時。
再者,……(中略)而這個人已生回到中央地方,但,他是劣慧者、愚鈍者、聾啞者,無能力了知善說與惡說的道理,這是第八種對梵行生活的非時節、不適時。
再者,學友們!如來、阿羅漢、遍正覺者不出現於世間,並且使成為寂靜、使成為般涅槃、導向正覺、善逝所宣說的法不被教導,而這個人已生回到中央地方,且,他是有慧者、非愚鈍者、非聾啞者,有能力了知善說與惡說的道理,這是第九種對梵行生活的非時節、不適時。
九次第住處:學友們!這裡,比丘從離欲、離不善法後,進入後住於有尋、有伺,離而生喜、樂的初禪;以尋與伺的平息,自信,一心,進入後住於無尋、無伺,定而生喜、樂的第二禪;以喜的褪去與住於平靜,正念、正知,以身體感受樂,進入後住於這聖弟子宣說:『他是平靜、專注、住於樂者』的第三禪;以樂的捨斷與苦的捨斷,及以之前喜悅與憂的滅沒,進入後住於不苦不樂,由平靜而正念遍淨的第四禪。比丘以一切色想的超越,以有對想的滅沒,以不作意種種想[而知]:『虛空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虛空無邊處;以一切虛空無邊處的超越[而知]:『識是無邊的』,進入後住於識無邊處;以一切識無邊處的超越[而知]:『什麼都沒有』,進入後住於無所有處;以一切無所有處的超越,進入後住於非想非非想處。以一切非想非非想處的超越,進入後住於想受滅。
九次第滅:對已入初禪者來說,欲想被滅。對已入第二禪者來說,尋、伺被滅。對已入第三禪者來說,喜被滅。對已入第四禪者來說,入息、出息被滅。對已入虛空無邊處者來說,色想被滅。對已入識無邊處者來說,虛空無邊處想被滅。對已入無所有處者來說,識無邊處想被滅。對已入非想非非想處者來說,無所有處想被滅。對已入想受滅者來說,想與受被滅。
學友們!這些是九法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正確地講述,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中略)為了天與人的利益、福利、安樂。
十
學友們!有十法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正確地講述,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中略)為了天與人的利益、福利、安樂。哪些十呢?
十個作為庇護者之法:學友們!這裡,比丘是持戒者,他住於被波羅提木叉的自制所防護,具足正行和行境,在微罪中看見可怕,在學處上受持後學習,學友們!凡比丘是持戒者,他住於被波羅提木叉的自制所防護,具足正行和行境,在微罪中看見可怕,在學處上受持後學習者,這是作為庇護者之法。
再者,學友們!比丘是多聞者、所聽聞的憶持者、所聽聞的蓄積者,凡那些開頭是善、中間是善、終結是善;意義正確、辭句正確,說明唯獨圓滿、遍清淨梵行的法,像這樣的法被他多聞、憶持、背誦、以意熟慮、以見善通達,學友們!凡比丘是多聞者、……(中略)以見善通達者,這是作為庇護者之法。
再者,學友們!比丘有善友、善伴侶、善同志,學友們!凡比丘有善友、善伴侶、善同志者,這是作為庇護者之法。
再者,學友們!比丘是具備順從法的易說者、善於理解教誡者、能忍耐者,學友們!凡比丘是具備順從法的易說者、善於理解教誡者、能忍耐者,這是作為庇護者之法。
再者,學友們!凡比丘對同梵行者各種不同應該作的,在那裡,他是熟練者、不懶惰者,具備足以執行、足以安排的適當方法與思察,學友們!凡比丘對同梵行者……(中略)適當的安排者,這是作為庇護者之法。
再者,學友們!比丘是法的愛欲者,可愛的對話者,在阿毘達磨與阿毘毘奈耶上廣大的欣喜者,學友們!凡比丘是法的愛欲者,……(中略)廣大的欣喜者,這是作為庇護者之法。
再者,學友們!比丘是任何衣服、施食、住處、病人的需要物、醫藥必需品的知足者,學友們!凡比丘是……(中略)醫藥必需品的知足者,這是作為庇護者之法。
再者,學友們!比丘住於為了不善法的捨斷、為了善法的具足而活力已被發動的,剛毅、堅固的努力,不輕忽在善法上的責任,學友們!凡比丘住於為了不善法的捨斷、……(中略)不輕忽在善法上的責任者,這是作為庇護者之法。
再者,學友們!比丘是有念者,具備最高的念與聰敏,是很久以前做過的、很久以前說過的記憶者與回憶者,學友們!凡比丘是有念者,……(中略)很久以前說過的記憶者與回憶者,這是作為庇護者之法。
再者,學友們!比丘是有慧者,具備導向生起與滅沒之慧;聖、洞察,導向苦的完全滅盡[之慧],學友們!凡比丘是有慧者,……(中略)導向苦的完全滅盡[之慧]者,這是作為庇護者之法。
十遍處:覺知地遍:上、下、水平四方無分裂、無量;覺知水遍……(中略)覺知火遍……(中略)覺知風遍……(中略)覺知青遍……(中略)覺知黃遍……(中略)覺知赤遍……(中略)覺知白遍……(中略)覺知虛空遍……(中略)覺知識遍:上、下、水平四方無分裂、無量。
十不善業之路:殺生、未給予而取、邪淫、妄語、離間語、粗惡語、雜穢語、貪婪、惡意、邪見。
十善業之路:戒絕殺生、戒絕未給予而取、戒絕邪淫、戒絕妄語、戒絕離間語、戒絕粗惡語、戒絕雜穢語、不貪婪、無惡意、正見。
十個聖者的住所:學友們!這裡,比丘是五支已捨斷者、六支已具備者,有一個守護、四個倚靠,是各自真理已除去者、尋求已捨並徹底衰滅者、無混濁意向者、身行已寧靜者、心善解脫者、慧善解脫者。
學友們!比丘如何是五支已捨斷者呢?學友們!這裡,比丘的欲的意欲已被捨斷,惡意已被捨斷,惛沈睡眠已被捨斷,掉舉後悔已被捨斷,疑惑已被捨斷,學友們!這樣,比丘是五支已捨斷者。
學友們!比丘如何是六支已具備者呢?學友們!這裡,比丘以眼見色後,既不快樂也不難過而住於平靜,正念、正知;以耳聽聲音後,……(中略)以意識法後,既不快樂也不難過而住於平靜,正念、正知,學友們!這樣,比丘是六支已具備者。
學友們!比丘如何有一個守護呢?學友們!這裡,比丘具備以正念守護的心,學友們!這樣,比丘有一個守護。
學友們!比丘如何有四個倚靠呢?學友們!這裡,比丘考量後受用一事,考量後忍受一事,考量後避開一事,考量後除去一事,學友們!這樣,比丘有四個倚靠。
學友們!比丘如何是各自真理已除去者呢?學友們!這裡,比丘的所有個個沙門、婆羅門的個個各自真理,全部都被破除、被除去、被捨、被吐、被釋放、被捨斷、被斷念,學友們!這樣,比丘是各自真理已除去者。
學友們!比丘如何是尋求已捨並徹底衰滅者呢?學友們!這裡,比丘之欲的尋求已被捨斷、有的尋求已被捨斷、梵行的尋求已被安息,學友們!這樣,比丘是尋求已捨並徹底衰滅者。
學友們!比丘如何是無混濁意向者呢?學友們!這裡,比丘之欲的意向已被捨斷、惡意的意向已被捨斷、加害的意向已被捨斷,學友們!這樣,比丘是無混濁意向者。
學友們!比丘如何是身行已寧靜者呢?學友們!這裡,比丘以樂的捨斷與苦的捨斷,及以之前喜悅與憂的滅沒,進入後住於不苦不樂,由平靜而正念遍淨的第四禪,學友們!這樣,比丘是身行已寧靜者。
學友們!比丘如何是心善解脫者呢?學友們!這裡,比丘之貪的心被解脫、瞋的心被解脫、癡的心被解脫,學友們!這樣,比丘是心善解脫者。
學友們!比丘如何是慧善解脫者呢?學友們!這裡,比丘了知:『我的貪已被捨斷,根已被切斷,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了知:『我的瞋被捨斷,根已被切斷,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了知:『我的癡已被捨斷,根已被切斷,就像無根的棕櫚樹,成為非有,為未來不生之物。』學友們!這樣,比丘是慧善解脫者。
十無學法:無學正見、無學正志、無學正語、無學正業、無學正命、無學正精進、無學正念、無學正定、無學正智、無學正解脫。
這些是十法被那有知、有見的世尊、阿羅漢、遍正覺者正確地講述,在那裡,應該就全部結集,不應該爭論,以便這梵行會是長時間、長久地住立的,那會是為了眾人有利益,為了眾人安樂,為了世間的憐愍,為了天與人有利益、有利、安樂。」
那時,世尊站起來後,召喚尊者舍利弗:
「好!好!舍利弗!好!舍利弗!你對比丘們說結集法門。」
這就是尊者舍利弗所說,大師認可。
那些悅意的比丘歡喜尊者舍利弗所說。
結集經第十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