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hīśāsaka Vinaya五分律(彌沙塞)

Bhikkhu Vibhaṅga比丘分

Saṅghādisesa 6僧伽婆尸沙六

佛在舍衛城。爾時阿荼髀邑諸比丘。自乞作房。從諸居士求車求車直求人求人直材木草竹皆從求索。居士厭之見皆逃避。諸比丘乞不復能得。便自斫伐草木掘地取土。有一大德比丘。自斫神樹。樹神小兒時戲樹間。斫斷其指。樹神痛惱。便興惡意欲來打之。復作是念。此大威德。若我打者或以之死。使我長夜受諸苦惱。又作是念。世尊今在此城。當往白之。佛有教我當奉行。即詣祇桓具以白佛。爾時世尊讚歎樹神。善哉善哉汝所念善。今此比丘實有威德。若當打者必受苦報。復告樹神。某處有大樹未有所屬。汝可依之。受教即往。於是世尊。漸漸遊行到阿荼髀邑。長老大迦葉。晨朝著衣持入城乞食。居士見之悉皆逃走。迦葉怪之問於行人。行人答言。此諸比丘造作房舍乞求無厭。邑人患苦。所以見仁皆悉逃走。迦葉食後。還到佛所以事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問諸比丘。汝等實爾不。答言實爾世尊。佛種種呵責。汝等應修少欲知足。不應多事乞求無厭。又告比丘。乃過去世於恒水邊有一仙人住於石窟。爾時龍王日從水出。以身七匝圍繞仙人。舒頭在上下向敬視。仙人後時遊行人間。弟子守窟。龍亦如前日來恭敬。弟子怖畏即大羸瘦。我於爾時行菩薩道。遊恒水邊見其如此。即問其故。具答如是。我復問言。汝今欲不復見龍耶。答言爾。又問汝見龍咽下有何等物。答言有摩尼珠。吾復語言。龍若來時汝便合掌向龍。作如是語。我今須汝咽下摩尼。願以施我。爾時仙人弟子。聞我語已。龍從水出便從索之。龍聞乞珠。不前不默然而住。時仙人弟子。復為龍王說此偈言。

龍王今須汝  咽下摩尼珠
意甚愛樂之  如何默無言

龍即以偈答。

我一切所須  皆由此珠得
汝今從吾乞  永絕不復來
如火急爆聲  使人心恐懼
我今聞汝言  惶怖踰於是

於是世尊引古說偈。

乞者人不愛  數則致怨憎
龍王聞乞聲  一去不復還

又告比丘。龍王受自然業報。猶尚不聞於乞聲。今諸居士營求孜孜困苦所得。汝等云何數數從乞。又告比丘。吾昔一時在舍衛城。有比丘安居竟。來至我所。我時問言。何處安居。安居安隱乞食易得道路不疲耶。彼答我言。在雪山林下安居。安居安隱乞食易得行路不疲。唯患眾鳥夜鳴所亂不得專一坐禪思惟。我問比丘。汝等今猶樂彼林不。答言甚樂。我言汝便還彼。眾鳥暮來合掌向言。我今須汝毛羽。可以見與。中夜後夜亦復如是。比丘受教如從乞。於是眾鳥夜共議言。今此比丘從我等乞。為當與不。皆曰不可。便飛而去。永不復還。告諸比丘。鳥猶不喜聞有乞聲。況於人乎。又告比丘。過去世時有迦夷國王。好布施給諸窮乏。時有梵志王甚愛重。未從王有所求乞。爾時彼王。為說偈言。

人皆從遠來  無方從吾乞
而汝今在此  不求有何意

梵志即以偈答。

乞者人不喜  不與致怨憎
所以默無求  恐離親愛情

王復說偈。

智者不惡乞  思聞來求聲
況汝所親愛  豈容有
守貧愧有求  應得處不取
喪人虛心福  而自困於己
安貧不恥求  應得處便取
既成人之善  而自長安樂
乞非傷德行  亦無身口過
損有以補無  何為而不索

梵志復以偈答。

賢人不言乞  言乞必不賢
默然不有求  是謂為大人

時王聞說賢人之偈。心大歡喜。即以牛王一頭及餘千牛而施與之。告諸比丘。王與梵志雖相愛重。猶難有求。況諸居士。於汝無愛而多求乎。又告比丘。昔有族姓子。名羅吒波羅。父母重愛自以出家。不從父母有所求索。時父母亦以偈問。

人皆從遠來  無方從吾乞
汝親吾愛子  不求有何意

羅吒波羅。即以偈答。

乞者人不  不與致怨憎
我既已出家  不應復有求

諸比丘羅吒波羅。父母愛重。尚以出家不還求索。況諸居士。於汝無親而多求乎。如是種種呵責已告諸比丘。以十利故為諸比丘結戒。從今是戒應如是說。若比丘自乞作房。無主為身。應如量作。長佛十二礫手。廣七礫手。應將諸比丘求作處。諸比丘應示作處。無難處有行處。若不將諸比丘求作處。若過量僧伽婆尸沙。

自乞者。比丘為己從他乞。房者於中可得行立坐臥行四威儀。無主者。無有檀越。為身者。為己不為人亦不為僧。應將諸比丘求作處者。應將知法持律比丘示己作處。諸比丘應示作處無難處有行處者。難處名四衢道中多人聚戲處婬女處市肆處放牧處師子虎狼惡獸處嶮岸處水湯湥處社樹大樹處好園田處墳墓處或逼村或去村遠道路嶮巇。是名難處。無此諸難是名無難處。有行處者。繞四邊得通車。是名有行處。若有上諸難處無行處者。諸比丘應語彼比丘。汝莫取是處。若無上諸難處有行處。諸比丘應語是比丘。汝取是處。是比丘應從僧乞示作處。偏袒右肩脫革屣合掌。作如是言。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自乞作房無主為身。今從僧乞示作處。願僧現前示我作處。如是三乞。僧中應一人白。大德僧聽。此某甲比丘自乞作房無主為身。從僧乞示作處。今僧為某甲示作處無難處有行處。若僧時到僧忍聽。白如是。大德僧聽。此某甲丘自乞作房無主為身。從僧乞示作處。今僧為某甲示作處無難處有行處。誰諸長老忍默然不忍者說。僧已為某甲示作處無難處有行處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若僧示難處無行處。僧突吉羅。若於此處作者亦如是。若不將諸比丘示作處。從發心及治地至泥。皆突吉羅。細泥偷羅遮。作竟僧伽婆尸沙。雜金銀珍寶作。及完成瓦屋。乃至僧地中作。皆偷羅遮。沙彌突吉羅。六戒竟

五分律卷第二